学校消防器材管理制度规定
学校消防器材管理制度规定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校范围内的消防器材管理。
第三条 学校消防器材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二、组织管理
第四条 学校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消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消防器材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学校各有关部门、院(系)应设立消防器材管理责任人,负责本部门、院(系)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第六条 学校应定期组织消防器材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
三、消防器材配置与维护
第七条 学校消防器材的配置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消防设施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进行,确保消防器材的种类、数量、性能和质量满足消防要求。
第八条 学校消防器材的配置范围包括:
(一)教学、科研、办公场所;
(二)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
(三)实验室、危化品存储室等特殊场所;
(四)其他需要配置消防器材的场所。
第九条 学校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一)消防器材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器材性能良好;
(二)消防器材应保持清洁,不得随意堆放杂物,确保通道畅通;
(三)消防器材的使用和操作应符合相关规范,确保安全可靠;
(四)消防器材的更换和报废应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第十条 学校消防器材的采购、更换和报废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四、消防器材使用与培训
第十一条 学校应加强对消防器材使用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二条 学校各部门、院(系)应定期组织消防器材使用培训,确保师生员工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十三条 学校消防器材使用培训内容包括:
(一)消防器材的种类、性能和用途;
(二)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四)消防安全知识。
第十四条 学校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消防安全检查与整改
第十五条 学校应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消防器材的管理、维护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第十六条 学校消防安全检查内容包括:
(一)消防器材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
(二)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是否到位;
(三)消防器材的使用是否规范;
(四)消防安全制度是否健全。
第十七条 学校对消防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进行整改,确保消防器材的安全使用。
六、责任与处罚
第十八条 学校各部门、院(系)应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对消防器材管理不力、导致火灾事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九条 学校消防器材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条 学校师生员工应积极参与消防安全管理,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有权进行制止和举报。
七、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以下为具体内容:
一、消防器材配置
1. 学校应根据国家标准和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消防器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灭火器:包括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2)消防栓:包括室内消防栓、室外消防栓等;
(3)消防水枪、水带、消防泵等;
(4)消防报警设备:包括手动报警按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5)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备等;
(6)防烟面具、安全绳、消防斧等。
2. 学校应在以下场所配置消防器材:
(1)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
(2)学生宿舍、食堂、教职工宿舍等生活区域;
(3)危化品存储室、配电室、锅炉房等特殊场所;
(4)其他需要配置消防器材的场所。
3. 消防器材的配置应根据场所的火灾风险等级、建筑特点和使用需求进行。例如:
(1)在教学楼、实验室等场所,应配置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枪等器材;
(2)在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区域,应配置灭火器、消防栓、疏散指示标志等器材;
(3)在危化品存储室、配电室等特殊场所,应配置灭火器、消防栓、防烟面具等器材。
二、消防器材维护保养
1.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消防器材维护保养队伍,负责全校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工作。
2. 消防器材维护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数量、性能、安全状况,确保器材齐全、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2)对灭火器、消防栓等器材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更换;
(3)保持消防器材的清洁,清除器材上的灰尘、油污等;
(4)对消防器材进行定期保养,确保器材的正常使用;
(5)对消防器材的损坏、丢失等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3. 学校应建立健全消防器材维护保养制度,明确维护保养的责任人、时间、内容、标准等。
4. 学校应定期对消防器材维护保养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维护保养工作的落实。
三、消防器材使用与培训
1. 学校应加强对消防器材使用的培训,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消防器材使用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消防器材的种类、性能、用途及使用方法;
(2)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3)消防安全知识;
(4)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方法。
3. 学校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让师生员工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 学校各部门、院(系)应认真组织消防器材使用培训,确保师生员工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消防安全检查与整改
1. 学校应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消防器材的管理、维护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2. 消防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消防器材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
(2)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是否到位;
(3)消防器材的使用是否规范;
(4)消防安全制度是否健全。
3. 学校对消防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进行整改,确保消防器材的安全使用。
4. 学校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的责任人、时间、内容、标准等。
五、责任与处罚
1. 学校各部门、院(系)应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对消防器材管理不力、导致火灾事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2. 学校消防器材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3. 学校师生员工应积极参与消防安全管理,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有权进行制止和举报。
4. 学校应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围。
六、附则
1. 本规定由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3. 学校应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消防器材管理工作的落实。
4. 本规定的解释权归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上一篇:学校消防器材管理制度
下一篇:实习学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