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防汛应急预案
村级防汛应急预案
一、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做好我村防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XX省防汛应急预案》
(5)《XX市防汛应急预案》
(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村范围内因暴雨、洪水、内涝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各种防汛应急工作。
1.4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同配合。
(4)科学决策,依法调度,快速反应。
(5)公开透明,及时发布信息。
二、防汛风险分析
2.1 风险识别
(1)洪水风险:我村地处XX河流域,受上游降雨影响,可能发生洪水灾害。
(2)内涝风险:我村部分低洼地区,可能因强降雨导致内涝。
(3)地质灾害风险:我村部分山地地区,可能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2 风险评估
根据历史洪水灾害、地形地貌、气象气候等条件,分析我村防汛风险如下:
(1)洪水风险:中风险。
(2)内涝风险:中风险。
(3)地质灾害风险:低风险。
三、组织体系
3.1 防汛指挥机构
成立村级防汛指挥部,负责全村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指挥。村级防汛指挥部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指挥长,其他村委会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3.2 防汛指挥部职责
(1)贯彻落实上级防汛工作部署和要求。
(2)制定和组织实施本村防汛应急预案。
(3)组织防汛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隐患。
(4)组织防汛演练,提高防汛应急能力。
(5)组织防汛救援,协调各方力量。
(6)及时向上级报告防汛工作情况。
3.3 防汛指挥部办公室
设在村委会,负责日常防汛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村委会副主任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3.4 防汛应急队伍
成立村级防汛应急队伍,负责防汛抢险救援工作。应急队伍由村党员干部、青壮年劳动力、志愿者等组成。
四、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措施
(1)加强防汛宣传,提高村民防汛意识。
(2)完善防汛基础设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3)加强河道、沟渠清淤,保障行洪畅通。
(4)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落实防治措施。
(5)制定防汛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4.2 预警信息
(1)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2)通过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时向村民发布预警信息。
(3)设立预警信息员,负责收集和传递预警信息。
五、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当接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洪水、内涝等预警信息时,或者发现重大防汛安全隐患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5.2 应急响应等级
根据防汛风险和预警信息,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5.3 应急响应措施
(1)Ⅰ级响应:
①启动应急预案,全员上岗。
②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
③开展防汛抢险救援。
④向上级报告防汛工作情况。
(2)Ⅱ级响应:
①加强值班,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工情。
②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
③开展防汛抢险救援。
④及时向上级报告防汛工作情况。
(3)Ⅲ级响应:
①加强值班,关注雨情、水情、工情。
②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③开展防汛巡查。
④及时向上级报告防汛工作情况。
(4)Ⅳ级响应:
①保持正常值班,关注雨情、水情、工情。
②做好防汛日常工作。
③及时向上级报告防汛工作情况。
六、后期处置
6.1 善后处理
(1)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2)及时修复水毁工程。
(3)加强疫情防控,防止疫情发生。
6.2 防汛总结
(1)总结防汛工作经验教训。
(2)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
(3)提高防汛应急能力。
七、附则
7.1 名词解释
(1)洪水:指由于暴雨、融雪等原因,导致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上升,泛滥成灾的水流。
(2)内涝:指因强降雨、排水设施不足等原因,导致城市或乡村低洼地区积水成灾。
(3)地质灾害:指因地质作用,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造成的灾害。
7.2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村级防汛指挥部负责解释。
7.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上一篇:村级防汛应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