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消毒隔离制度
一、前言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救治危重新生儿的特殊场所,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弱,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医院感染。为了确保NICU内新生儿的医疗安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特制定本消毒隔离制度。
二、NICU建筑布局及设备要求
1. NICU应设置独立的病区,与其他病区严格分开,设有单独的出入口。
2. 病区内部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域设有明显的标识。
3. 清洁区包括护士站、治疗室、更衣室、休息室等;半污染区包括病室、监护室、治疗室等;污染区包括污物间、污物通道等。
4. 病室应设置足够的床位,每张床位间距不小于1米,床头设有呼叫系统。
5. 监护室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注射泵等。
6. 治疗室应配备无菌操作台、紫外线消毒灯、快速手消毒剂等。
7. 所有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消毒,确保正常运行。
三、人员管理
1. NICU工作人员应具备执业资格,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
2. 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3. 工作人员进入NICU时,应穿戴整齐的工作服、工作鞋,戴好口罩、帽子,必要时穿戴隔离衣、手套。
4. 工作人员不得在NICU内饮食、吸烟、玩手机等,防止交叉感染。
5. 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四、新生儿管理
1. 新生儿入院后,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其病情、治疗经过及家属意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新生儿入住NICU后,应实行床头隔离,每人一床一被,定期更换床单、被套。
3. 新生儿使用的器械、物品应严格消毒,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 新生儿喂养时,应使用无菌奶瓶、奶嘴,定期更换,防止口腔感染。
5. 新生儿大小便后,应及时清洁臀部,预防尿布疹。
6. 新生儿如有伤口、皮肤破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
五、消毒隔离措施
1. 空气消毒:每日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30分钟,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2. 地面消毒:每日用消毒剂拖地,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3. 物品消毒:使用中的物品每日进行表面消毒,每周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4. 床位消毒:新生儿出院或转科后,应对床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5. 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员流动,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NICU。
6. 手卫生:工作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7. 医疗废物处理:按照国家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转运,确保安全无害化处理。
六、监测与改进
1. 定期对NICU内新生儿进行医院感染监测,了解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消毒隔离意识,确保制度落实。
3. 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及时报告,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传播。
4. 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修订,不断完善和改进。
七、总结
本消毒隔离制度旨在规范NICU的消毒隔离工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全体工作人员应认真遵守本制度,切实履行职责,为新生儿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环境。
上一篇:新生儿病房及NICU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