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校园内的安全管理活动,包括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生活、办公等场所。
第三条 校园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学校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校园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分管副校长、保卫处处长、后勤处处长、学生处处长、教务处处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第五条 保卫处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日常管理,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二)组织制定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指导各部门开展安全防范工作;
(三)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四)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五)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安全事故,维护校园秩序;
(六)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档案。
第六条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明确一名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组织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二)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四)协助处理安全事故。
第七条 各级领导干部要关心和支持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工作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第三章 安全教育与培训
第八条 学校应当将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九条 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卫生防疫知识、网络安全知识等。
第十条 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十一条 师生员工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四章 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置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加强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提高校园安全防范能力。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出入口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查验外来人员和车辆。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六条 发生安全事故时,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五章 安全事故处理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处理制度,明确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学校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法依规”的原则。
第十九条 学校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包括:调查事故原因、认定事故性质、确定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落实整改措施等。
第二十条 学校对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奖惩与责任
第二十一条 学校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 学校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师生员工,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二十三条 学校对因工作失职、渎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制度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学校安全管理委员会。
(以下为具体内容,字数约3000字)
一、校园安全教育
1. 安全教育课程设置
学校应当将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课程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国家安全法律法规;
(2)消防安全知识;
(3)交通安全知识;
(4)卫生防疫知识;
(5)网络安全知识;
(6)紧急救援与自救互救知识。
2. 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包括:
(1)消防演练;
(2)地震逃生演练;
(3)交通安全演练;
(4)紧急救援与自救互救演练。
3. 安全教育宣传
学校应当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二、校园安全防范
1. 校园出入口管理
(1)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出入口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查验外来人员和车辆;
(2)对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应当进行身份登记,必要时进行安全检查;
(3)对进入校园的车辆,应当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2. 校园内部安全管理
(1)学校应当定期对校园内部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学校应当加强对校园内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如实验室、配电室、学生宿舍等;
(3)学校应当加强对校园内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的安全管理,如食堂、体育场馆等。
3. 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建设
(1)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提高校园安全防范能力;
(2)学校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监控设备、灭火器、急救箱等;
(3)学校应当定期检查、维修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校园应急处置
1. 应急预案制定
(1)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应当包括:突发事件类型、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措施、应急响应流程等;
(3)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应急处置流程
(1)发生突发事件时,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2)学校应当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学校应当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完善应急预案。
四、安全事故处理
1. 事故调查与认定
(1)学校应当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学校应当根据事故调查结果,认定事故性质,确定责任人员;
(3)学校应当对事故调查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2. 事故处理与整改
(1)学校对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处理;
(2)学校应当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
(3)学校应当对事故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到位。
五、安全教育与培训
1. 安全教育培训对象
(1)学校应当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2)学校应当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
2.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1)国家安全法律法规;
(2)消防安全知识;
(3)交通安全知识;
(4)卫生防疫知识;
(5)网络安全知识;
(6)紧急救援与自救互救知识。
3. 安全教育培训形式
(1)学校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如讲座、演示、演练等;
(2)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线上安全教育培训。
六、奖惩与责任
1. 奖励
(1)学校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奖励包括:通报表扬、颁发荣誉证书、物质奖励等。
2. 惩罚
(1)学校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师生员工,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处理;
(2)处罚包括: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3. 责任追究
(1)学校对因工作失职、渎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处理;
(2)责任追究包括: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本制度旨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全体师生员工应当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共同维护校园安全。
上一篇:机械车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