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最新)
**《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什么类型的作品?
A. 小说集
B. 散文集
C. 诗集
D. 戏剧集
**答案:B**
2. 《朝花夕拾》原名是什么?
A. 《呐喊》
B. 《彷徨》
C. 《旧事重提》
D. 《野草》
**答案:C**
3. 下列哪一篇不属于《朝花夕拾》中的作品?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阿Q正传》
C. 《藤野先生》
D. 《范爱农》
**答案:B**
4. 《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童年时在哪个地方的生活?
A. 北京
B. 上海
C. 绍兴
D. 杭州
**答案:C**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提到的“先生”是指谁?
A. 藤野先生
B. 寿镜吾先生
C. 范爱农
D. 孔乙己
**答案:B**
6. 《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厌恶
B. 敬佩
C. 同情
D. 嫌弃
**答案:C**
7. 《二十四孝图》中,鲁迅批判了哪种封建思想?
A. 重男轻女
B. 孝道
C. 封建迷信
D. 君臣之道
**答案:B**
8. 《藤野先生》中,鲁迅在日本留学时遇到了哪位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
A. 寿镜吾
B. 藤野严九郎
C. 范爱农
D. 鲁迅的老师
**答案:B**
9. 《范爱农》中,范爱农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A. 成为大学教授
B. 沉湖自尽
C. 返回故乡
D. 出国留学
**答案:B**
10. 《朝花夕拾》中,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赞同
B. 反对
C. 无所谓
D. 模棱两可
**答案:B**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朝花夕拾》共收录了鲁迅的______篇散文。
**答案:10**
2. 《朝花夕拾》中的《______》描写了鲁迅童年时在百草园的欢乐生活。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鲁迅在《______》中回忆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和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答案:藤野先生**
4. 《______》中,鲁迅通过描写阿长为他买《山海经》的故事,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怀念和敬意。
**答案:阿长与<山海经>**
5. 《______》中,鲁迅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答案:二十四孝图**
6. 《______》中,鲁迅回忆了他在南京求学时的经历。
**答案:琐记**
7. 《______》中,鲁迅描写了他在绍兴老家时与范爱农的交往。
**答案:范爱农**
8. 《______》中,鲁迅通过描写“名医”陈莲河的行医方式,揭露了封建迷信的危害。
**答案:父亲的病**
9. 《______》中,鲁迅回忆了他童年时在家乡看社戏的情景。
**答案:无常**
10. 《______》中,鲁迅通过描写“猫”的形象,表达了对某些人的厌恶。
**答案:狗·猫·鼠**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
**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鲁迅童年时在百草园的欢乐生活,这里有各种花草树木、昆虫鸟兽,还有美丽的传说和有趣的游戏,充满了童趣和生机。第二部分描写了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这里有严格的先生和枯燥的课本,但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如同学们的恶作剧和先生的小故事。通过对比,鲁迅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童年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2. 《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答案:**
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同情和怀念,也有不满和批评。阿长是鲁迅家的女工,虽然她有许多迷信和陋习,如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摆“大”字等,但她的心地善良,关心鲁迅,甚至为他买来了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经》。鲁迅在文中通过描写阿长的这些行为,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怀念和敬意。
3. 《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有哪些品质让鲁迅印象深刻?请举例说明。
**答案:**
藤野先生具有严谨治学、平等待人、关心学生的品质。首先,他在教学上非常严谨,认真批改鲁迅的笔记,纠正其中的错误。其次,他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因鲁迅是外国人而有所偏见。最后,他关心学生的生活,询问鲁迅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这些品质让鲁迅深感敬佩,并在多年后仍怀念不已。
4. 《二十四孝图》中,鲁迅批判了封建孝道的哪些方面?
**答案:**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他指出,封建孝道往往要求子女做出极端的、不近人情的牺牲,如“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故事,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人性,而且充满了欺骗和伪善。鲁迅通过这些例子,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荒谬和危害,表达了对这种思想的强烈批判。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章,谈谈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答案:**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封建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通过对比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了封建教育的呆板和压抑。在三味书屋,学生们被迫背诵枯燥的经书,先生的严厉和刻板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孩子们的童真和创造力。
在《五猖会》中,鲁迅描写了父亲强迫他在去看社戏前背诵《鉴略》的情景,表达了对封建教育不顾儿童兴趣和天性的不满。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还扼杀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在《琐记》中,鲁迅回忆了他在南京求学时的经历,揭露了封建教育内容的陈旧和落后,以及教育制度的腐败。通过这些篇章,鲁迅深刻批判了封建教育的种种弊端,呼吁进行教育改革,重视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2. 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章,谈谈鲁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感情。
**答案:**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表达了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通过描写阿长为他买《山海经》的故事,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怀念和敬意。尽管阿长有许多迷信和陋习,但她的善良和关心让鲁迅深感温暖。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通过回忆藤野先生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表达了对这位普通教师的感激和怀念。藤野先生的严谨治学和平等待人的品质让鲁迅深感敬佩。
在《范爱农》中,鲁迅通过描写范爱农的遭遇和性格,表达了对这位普通知识分子的同情和怀念。范爱农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通过这些篇章,鲁迅表达了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他们的善良、朴实和艰辛,呼吁社会关注和尊重他们的价值。
**五、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散文?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这段文字描写了鲁迅童年时在百草园的生活场景。这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还有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充满了生机和趣味。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散文?
**答案:《藤野先生》**
(2)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事件?作者通过这一事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段文字描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观看电影时的一段经历。电影中展示了中国人被日本军枪毙的情景,周围的中国人却对此欢呼喝彩。作者通过这一事件,表达了对国人麻木不仁、愚昧无知的痛心和愤怒,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反思。这一事件促使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文学唤醒民众的觉悟。
**六、写作题(20分)**
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章,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谈谈你对鲁迅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参考答案:**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通过回忆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鲁迅散文的魅力和思想的深邃。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通过对比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百草园的生机勃勃和三味书屋的压抑刻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深刻体会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扼杀。
《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通过对阿长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描写,表达了对她的怀念和敬意。尽管阿长有许多迷信和陋习,但她的善良和关心让鲁迅深感温暖。这让我明白了,评判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其内心的善良和真诚。
《藤野先生》中,鲁迅通过回忆藤野先生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表达了对这位普通教师的感激和怀念。藤野先生的严谨治学和平等待人的品质让鲁迅深感敬佩。这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教育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
《二十四孝图》中,鲁迅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他指出,封建孝道往往要求子女做出极端的、不近人情的牺牲,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人性,而且充满了欺骗和伪善。这让我深刻反思了传统孝道的合理性和现代教育的意义。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不仅了解了鲁迅的成长经历,更感受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鲁迅的散文语言朴实而深刻,情感真挚而细腻,思想犀利而独到,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总之,《朝花夕拾》不仅是一部充满回忆的散文集,更是一部充满思想和智慧的作品。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更加敬佩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