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最新)
###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
#### 一、选择题
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什么类型的作品?
A. 小说
B. 散文
C. 诗歌
D. 戏剧
**答案:B**
2. 《朝花夕拾》原名是什么?
A. 《呐喊》
B. 《彷徨》
C. 《旧事重提》
D. 《故事新编》
**答案:C**
3. 下列哪篇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阿Q正传》
C. 《藤野先生》
D. 《父亲的病》
**答案:B**
4. 《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哪个城市的生活?
A. 北京
B. 上海
C. 杭州
D. 绍兴
**答案:D**
5.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主要批判了什么?
A. 封建礼教
B. 资本主义
C. 儒家思想
D. 西方文化
**答案:A**
#### 二、填空题
1. 《朝花夕拾》共收录了鲁迅的____篇散文。
**答案:10**
2. 《朝花夕拾》中的《____》一文,描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深厚友谊。
**答案:藤野先生**
3. 《朝花夕拾》中的《____》一文,通过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展现了鲁迅童年的美好回忆。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 《朝花夕拾》中的《____》一文,讲述了鲁迅儿时对长妈妈的好奇和敬仰。
**答案:阿长与山海经**
5. 《朝花夕拾》中的《____》一文,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答案:二十四孝图**
#### 三、简答题
1. 简述《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
**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散文。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百草园的丰富多彩,展现了儿童对自然的好奇和热爱;第二部分描写了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通过对比,鲁迅表达了对童年自由生活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2. 《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鲁迅为何对藤野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
**答案:**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对藤野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其次,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鲁迅;最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鲁迅一视同仁,使鲁迅感受到了真正的友谊和尊重。
3. 《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一文,鲁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封建医疗的批判?
**答案:**
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通过以下几个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封建医疗的批判:首先,描写了庸医误诊、乱开药方的情景,揭示了封建医疗的无能和荒谬;其次,描写了父亲病重时,家人迷信偏方、求神拜佛的行为,反映了封建迷信对人们的毒害;最后,描写了父亲临终时痛苦挣扎的情景,表达了鲁迅对封建医疗制度的强烈愤慨。
4. 《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鲁迅是如何刻画长妈妈的形象的?
**答案:**
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首先,通过描写长妈妈的外貌和行为,展现了她的朴实和善良;其次,通过描写长妈妈讲故事、买《山海经》等细节,表现了她的智慧和爱心;最后,通过描写长妈妈的迷信和陋习,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和束缚。整体上,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既赞美了她的优点,也同情她的遭遇。
5.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一文,鲁迅主要批判了哪些封建孝道?
**答案:**
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主要批判了以下几个封建孝道:首先,批判了“郭巨埋儿”这种极端的孝行,认为其违背人性、残酷无情;其次,批判了“老莱娱亲”这种虚伪的孝行,认为其矫揉造作、不真实;最后,批判了“卧冰求鲤”这种荒谬的孝行,认为其不合常理、愚昧无知。通过这些批判,鲁迅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呼吁人们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 四、论述题
1. 论述《朝花夕拾》中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答案:**
《朝花夕拾》中,鲁迅对封建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鲁迅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对比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百草园是儿童的天堂,充满了自然的乐趣和探索的欲望,而三味书屋则是封建教育的缩影,枯燥的背诵和严格的管理使儿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在《五猖会》一文中,鲁迅通过描写自己渴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情景,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兴趣的压制。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剥夺了儿童的快乐,还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和反感。
再次,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通过描写父亲病重时,家人迷信偏方、求神拜佛的行为,揭示了封建教育中的迷信思想对人们的毒害。这种教育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使人们在困境中更加迷茫和无助。
最后,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通过批判封建孝道,揭示了封建教育中的虚伪和残酷。封建孝道不仅违背人性,还使人们在道德上陷入困境,无法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综上所述,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呼吁人们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真理,体现了其深刻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2. 论述《朝花夕拾》中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
**答案:**
《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通过对现实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
首先,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通过对百草园的描写,展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自由快乐。百草园中的花草树木、昆虫鸟兽,都充满了生机和乐趣,使鲁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这种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反映了鲁迅对纯真年代的向往和珍惜。
其次,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对劳动妇女的敬爱和同情。长妈妈的朴实、善良和智慧,使鲁迅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真情。这种对童年人物的怀念,反映了鲁迅对人性美好的追求和赞美。
然而,鲁迅在回忆童年生活的同时,也通过对现实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通过描写父亲病重时,家人迷信偏方、求神拜佛的行为,揭示了封建迷信对人们的毒害。这种对现实的反思,反映了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否定。
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通过批判封建孝道,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这种对现实的反思,反映了鲁迅对封建道德的质疑和批判。
综上所述,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社会弊端的批判,体现了其深刻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3. 论述《朝花夕拾》中鲁迅对友情和师生情的描写。
**答案:**
《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对友情和师生情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和珍视。
首先,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展现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使鲁迅感受到了真正的友谊和尊重。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鲁迅,使他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这种对师生情的描写,反映了鲁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师生关系的珍视。
其次,在《范爱农》一文中,鲁迅通过对范爱农的回忆,展现了真挚的友情。范爱农和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相识,两人志同道合,互相支持。范爱农的真诚和正直,使鲁迅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贵。尽管后来范爱农遭遇不幸,但鲁迅始终铭记这段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和珍视。
再次,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展现了劳动妇女的朴实和善良。长妈妈虽然文化不高,但她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和帮助鲁迅,使鲁迅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真情。这种对长妈妈的描写,反映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同情。
综上所述,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对友情和师生情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和珍视,体现了其深刻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4. 论述《朝花夕拾》中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答案:**
《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揭示了其虚伪和残酷,呼吁人们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真理。
首先,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通过对封建孝道的批判,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封建孝道中的“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极端孝行,不仅违背人性,还使人们在道德上陷入困境。鲁迅通过这些批判,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毒害。
其次,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通过对封建教育的批判,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儿童天性的束缚。三味书屋中的枯燥背诵和严格管理,使儿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鲁迅通过这种对比,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儿童成长的负面影响。
再次,在《五猖会》一文中,鲁迅通过描写自己渴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情景,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儿童兴趣的压制。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剥夺了儿童的快乐,还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和反感。
最后,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通过描写父亲病重时,家人迷信偏方、求神拜佛的行为,揭示了封建礼教中的迷信思想对人们的毒害。这种迷信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使人们在困境中更加迷茫和无助。
综上所述,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揭示了其虚伪和残酷,呼吁人们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真理,体现了其深刻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5. 论述《朝花夕拾》中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答案:**
《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
首先,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通过对百草园的描写,展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自由快乐。百草园中的花草树木、昆虫鸟兽,都充满了生机和乐趣,使鲁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这种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反映了鲁迅对纯真年代的向往和珍惜。
其次,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对劳动妇女的敬爱和同情。长妈妈的朴实、善良和智慧,使鲁迅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真情。这种对童年人物的怀念,反映了鲁迅对人性美好的追求和赞美。
然而,鲁迅在回忆童年生活的同时,也通过对现实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通过描写父亲病重时,家人迷信偏方、求神拜佛的行为,揭示了封建迷信对人们的毒害。这种对现实的反思,反映了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否定。
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通过批判封建孝道,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这种对现实的反思,反映了鲁迅对封建道德的质疑和批判。
综上所述,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社会弊端的批判,体现了其深刻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 五、阅读理解题
阅读《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回答以下问题:
1. 鲁迅为什么对藤野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
**答案:**
鲁迅对藤野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不仅在学业上悉心指导,还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其次,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鲁迅,使他在学术和品德上受益匪浅;最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鲁迅一视同仁,使鲁迅感受到了真正的友谊和尊重。
2. 文中提到的“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对鲁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对鲁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匿名信事件”使鲁迅感受到了日本学生的民族偏见和歧视,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其次,“电影事件”中,鲁迅看到中国人被日本人欺凌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这两件事促使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用笔杆子唤醒民众,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3. 鲁迅在文中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答案:**
鲁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描写了藤野先生的形象:首先,通过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和行为,展现了其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特点;其次,通过描写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和帮助,表现了其善良和热心;再次,通过描写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展现了其学术上的严谨和认真;最后,通过描写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4. 文中提到的“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答案:**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民族偏见和歧视。在当时,中国由于国力衰弱,在国际上地位低下,许多外国人因此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持有偏见和歧视。这种偏见不仅体现在日本学生对待鲁迅的态度上,也普遍存在于当时的国际社会中,反映了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
5. 鲁迅通过《藤野先生》一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鲁迅通过《藤野先生》一文,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通过对藤野先生形象的描写,鲁迅赞美了其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通过对“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的叙述,鲁迅表达了对民族偏见和歧视的愤慨,以及对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定信念。
#### 六、写作题
1. 以《朝花夕拾》中的某一篇文章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示例:**
**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智慧的散文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更是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和封建教育的束缚。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的乐园,那里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机和乐趣。鲁迅在百草园中尽情地探索和玩耍,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自由。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正是儿童天性的真实写照。
然而,与百草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时的学堂,那里的生活枯燥乏味,充满了严格的管理和机械的背诵。先生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鲁迅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感受到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通过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鲁迅表达了对童年自由生活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百草园的美好,反映了儿童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三味书屋的枯燥,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鲁迅对童年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教育改革的呼吁。
读罢此文,我不禁反思起自己的童年和教育经历。在现代社会,虽然教育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许多学校依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们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鲁迅的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要关注儿童的天性,改革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总的来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是一篇充满温情的回忆散文,更是一篇深刻的教育反思之作。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不仅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也深刻认识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希望我们能够在鲁迅的启示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2. 以《朝花夕拾》中的某一篇文章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评论。
**示例:**
**题目:评《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智慧的散文集,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鲁迅对劳动妇女的敬爱和同情。
长妈妈是鲁迅童年时的保姆,虽然文化不高,但她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和帮助鲁迅,使鲁迅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真情。鲁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长妈妈的朴实、善良和智慧。长妈妈为鲁迅买来《山海经》的故事,更是体现了她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和尊重。
首先,鲁迅通过对长妈妈外貌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了其朴实无华的形象。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衣着简朴,言语粗俗,但她的朴实和善良却深深地打动了鲁迅。鲁迅通过这些细节
上一篇: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