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院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大学学院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学院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规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院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合理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院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 学院设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实验室主任等组成。
第五条 学院设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公室,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组织编制实验室仪器设备年度购置计划;
(三)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验收、登记、建账、报废等工作;
(四)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等技术指导;
(五)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环保等监管工作。
第六条 实验室主任负责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组织制定本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维修等规章制度;
(二)负责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等技术指导;
(三)定期检查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本实验室仪器设备故障、损坏等情况。
第三章 购置与验收
第七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根据教学、科研需求,实验室主任提出年度购置计划;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购置计划;
(三)学院领导审批购置计划;
(四)根据审批结果,办理购置手续。
第八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验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购置的仪器设备到货后,由实验室主任组织验收;
(二)验收合格后,填写《实验室仪器设备验收报告》;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公室对验收报告进行审核;
(四)审核通过后,办理仪器设备登记、建账手续。
第四章 使用与维护
第九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
(二)不得擅自改变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
(三)确保仪器设备在安全、环保的环境下运行;
(四)合理使用仪器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第十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一)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
(二)发现仪器设备故障、损坏,及时报告实验室主任;
(三)对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时,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
(四)维修完成后,及时恢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 报废与处置
第十一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应予以报废:
(一)设备严重损坏,无法修复;
(二)设备技术性能落后,无法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三)设备使用年限已满,继续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四)因政策调整、学校规划等原因,需淘汰的设备。
第十二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报废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实验室主任提出报废申请,填写《实验室仪器设备报废申请表》;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公室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
(三)审核通过后,办理报废手续,注销设备账目;
(四)对报废的仪器设备进行处置,确保资源合理利用。
第六章 安全与环保
第十三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与环保工作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建立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二)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三)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四)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环保管理,防止污染环境。
第十四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一)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二)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防止事故发生;
(四)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安全评估,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第七章 奖惩与责任
第十五条 对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 对违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定的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等处罚。
第十七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因工作失职、失误造成设备损坏、丢失的,应追究相关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以下为内容丰富的正文部分,约2000字)
一、购置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是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购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 实验室需求:根据实验室教学、科研任务,确定所需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性能等。
2. 设备选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性能稳定、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好的仪器设备。
3. 资金预算:合理编制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预算,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4. 采购程序: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办理仪器设备购置手续。
5. 质量验收: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严格验收,确保设备质量。
二、使用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提高设备利用率、保障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以下为使用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2. 使用记录: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详细记录设备使用情况。
3. 维护保养: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安全防护: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建设,防止事故发生。
5. 培训与考核: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操作水平。
三、维护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以下为维护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定期检查: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发现故障、损坏及时处理。
2. 维修保养: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3. 备件管理:建立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备件管理制度,确保备件供应。
4. 技术支持:提供实验室仪器设备技术支持,解决设备使用中的问题。
5. 档案管理: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记录设备使用、维修等情况。
四、报废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报废管理是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报废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报废条件:明确实验室仪器设备报废条件,确保设备合理报废。
2. 报废程序:建立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报废程序,确保报废工作规范进行。
3. 报废处置:对报废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合理处置,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4. 档案注销:及时办理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注销手续,确保账务清晰。
五、安全与环保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与环保管理是保障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以下为安全与环保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安全制度:建立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 安全检查: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 环保措施: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环保管理,防止污染环境。
4. 应急预案: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安全培训: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六、奖惩与责任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定的个人给予处罚。以下为奖惩与责任的主要内容:
1. 表彰奖励:对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批评教育:对违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定的个人,进行批评教育。
3. 通报批评:对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
4. 行政处分:对严重违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定的个人,给予行政处分。
5. 追究责任: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因工作失职、失误造成设备损坏、丢失的,追究相关责任。
上一篇: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下一篇:学校实习、实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