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家校共育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家校共育管理制度
一、引言
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旨在明确家校共育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确保家校共育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二、家校共育目标
1. 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2. 促进家校沟通,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会公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家校共育任务
1. 加强家校沟通
(1)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2)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个别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3)学校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动态,参与学校管理。
2. 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1)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邀请教育专家、心理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学校组织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亲身体验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素养。
(3)学校鼓励家长阅读教育书籍,参加教育类培训,提升自身教育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1)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在校、在家的行为要求。
(2)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4. 开展家校合作活动
(1)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
(2)学校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节、志愿者活动等。
(3)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等。
四、家校共育措施
1. 建立健全家校共育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家校共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等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家校共育工作计划,组织家校共育活动,协调家校关系。
2. 制定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家校共育工作计划,明确家校共育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确保家校共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3.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家校共育培训,提高教师家校沟通能力,确保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性。
4. 完善家校沟通渠道
学校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渠道,包括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微信群、QQ群等,确保家校沟通的及时、高效。
5.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学校加大投入,完善家长学校设施,提高家长学校教学质量,确保家长学校成为提高家长教育素养的重要阵地。
6. 开展丰富多样的家校活动
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家校活动,如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座、亲子活动等,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五、家校共育责任
1. 学校责任
(1)学校要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工作,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确保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实。
(2)学校要关心教师家校共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3)学校要定期对家校共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2. 教师责任
(1)教师要积极参与家校共育工作,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
(2)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家校沟通能力,为家校共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 家长责任
(1)家长要关心学校教育,积极参与家校共育活动,为学校发展提供建议。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配合学校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3)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素养,与学校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努力。
六、家校共育评价与反馈
1. 学校定期对家校共育工作进行评价,了解家校共育工作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措施。
2. 学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家长对家校共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3. 学校对在家校共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家长进行表彰,激发家校共育工作的积极性。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解释权归学校所有。
3.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小学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下一篇:药学校内实训小结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