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小学“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系统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然而,一些学校出现了“吃空饷”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为了严肃查处“吃空饷”行为,维护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我校开展了“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目标
1. 全面清理学校内部存在的“吃空饷”现象,确保教职工队伍的纯洁性。
2. 强化制度建设,堵塞管理漏洞,预防“吃空饷”现象的再次发生。
3. 提高教职工的法制观念,增强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三、工作措施
1. 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财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治理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认识。
(2)自查自纠阶段:要求教职工对照治理内容,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报告,限时整改。
(3)清理整治阶段:对自查自纠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涉及“吃空饷”的教职工进行严肃处理。
(4)总结验收阶段: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对成果进行验收,查找不足,完善制度。
3. 严格审查教职工人事档案,清理“吃空饷”人员。
学校对教职工人事档案进行了全面审查,对在编不在岗、长期请假、病假、事假等人员进行清理,确保教职工队伍的纯洁性。
4.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工资发放。
学校财务部门加强对教职工工资发放的监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确保工资发放的合规性。同时,对教职工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5.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预防“吃空饷”现象的再次发生。
(1)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加强对教职工的日常管理和考核。
(2)建立教职工人事档案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教职工信息。
(3)加强教职工法制教育,提高教职工自律意识。
四、工作成果
1. 清理出“吃空饷”人员若干名,涉及金额若干元,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2. 教职工队伍得到纯洁,教职工人事管理得到规范。
3. 财务管理得到加强,工资发放更加规范。
4. 教育环境得到改善,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五、存在问题
1. 部分教职工对“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的认识不够,自查自纠阶段不够主动。
2. 部分部门在治理过程中,存在推诿、应付现象,工作落实不够到位。
3. 长效机制建设还需加强,预防“吃空饷”现象的再次发生仍需努力。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1. 深入推进“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2. 加强教职工法制教育,提高教职工自律意识。
3. 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加强教职工人事管理。
4.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预防“吃空饷”现象的再次发生。
5. 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我校“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以此次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规范学校管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学生帮扶工作总结
下一篇:关于学校安全工作总结(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