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度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消毒供应工作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消毒供应工作。
第三条 消毒供应中心是我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全院各类无菌物品的供应任务,负责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储存和发放等工作。
二、组织管理
第四条 设立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小组,由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后勤保障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负责消毒供应中心的全面管理工作。
第五条 消毒供应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消毒供应中心设护士长1名,负责中心的护理管理工作。
第七条 消毒供应中心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护士、消毒员、检验员等。
三、工作制度
第八条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
1. 接收器械:根据临床科室的需求,接收各类医疗器械,并进行分类、登记。
2. 清洗:对医疗器械进行初步清洗,去除表面污垢、血迹等。
3. 消毒:对清洗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
4. 灭菌:对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达到无菌要求。
5. 包装:对灭菌后的医疗器械进行规范包装,确保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6. 储存:将包装好的无菌物品存放于指定区域,定期检查,确保质量。
7. 发放:根据临床科室的需求,及时发放无菌物品。
第八条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
1.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确保消毒供应工作质量。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4. 严格无菌操作,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
5. 做好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工作,延长使用寿命。
6.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及时了解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7. 定期对消毒供应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质量管理
第九条 建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十条 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第十一条 加强过程控制,对清洗、消毒、灭菌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控。
第十二条 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对无菌物品进行全程跟踪,确保质量。
第十三条 定期进行生物监测,确保无菌物品的合格率。
第十四条 对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反馈、整改,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工作质量。
五、安全防护
第十五条 加强安全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六条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防护用品,防止职业暴露。
第十七条 加强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确保正常运转。
第十八条 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人员安全。
六、人员培训与考核
第十九条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能。
第二十条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十一条 建立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工作质量。
第二十二条 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培训和整改,确保工作质量。
七、设备与设施
第二十三条 消毒供应中心应具备以下设备:
1. 高压蒸汽灭菌器
2. 消毒柜
3. 清洗机
4. 灭菌器
5. 包装机
6. 生物监测仪
7. 其他相关设备
第二十四条 消毒供应中心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消毒供应中心应设置独立的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储存等区域。
2. 各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条件。
3. 消毒供应中心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4. 消毒供应中心应设置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
八、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小组。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医院相关规定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医院相关规定为准。
以下为具体内容:
一、消毒供应中心的组织结构
1. 人员配备:消毒供应中心应根据工作量、工作性质和医院规模,合理配备工作人员,包括护士、消毒员、检验员等。其中,护士应具备护理专业学历,消毒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检验员应具备医学检验专业学历。
2. 职责分工: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责任,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3. 培训与考核: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建立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工作质量。
二、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
1. 接收器械:根据临床科室的需求,接收各类医疗器械,并进行分类、登记。
2. 清洗:对医疗器械进行初步清洗,去除表面污垢、血迹等。
3. 消毒:对清洗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
4. 灭菌:对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达到无菌要求。
5. 包装:对灭菌后的医疗器械进行规范包装,确保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6. 储存:将包装好的无菌物品存放于指定区域,定期检查,确保质量。
7. 发放:根据临床科室的需求,及时发放无菌物品。
三、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
1. 生物监测:定期进行生物监测,确保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对不合格的物品进行追溯,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2. 质量检查: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质量改进:根据质量检查结果,持续改进消毒供应工作质量。
四、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防护
1. 个人防护: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环境安全:确保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安全,如通风、照明、防滑等。
3. 设备安全: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事故发生。
五、消毒供应中心的设备与设施
1. 高压蒸汽灭菌器:用于对医疗器械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达到无菌要求。
2. 消毒柜:用于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3. 清洗机:用于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
4. 灭菌器:用于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
5. 包装机:用于对灭菌后的医疗器械进行包装。
6. 生物监测仪:用于进行生物监测。
7. 其他相关设备:如超声波清洗器、干燥柜等。
六、消毒供应中心的规章制度
1. 工作制度:明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等。
2. 安全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安全职责、操作规程等。
3. 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目标、质量检查标准等。
4. 培训与考核制度:明确培训计划、考核标准等。
5. 设备与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维护、保养、使用等规定。
七、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培训与考核
1. 培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 考核: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工作质量。
3. 奖惩: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工作人员进行整改。
八、消毒供应中心的未来发展
1. 优化工作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3. 加强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消毒供应工作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 扩展业务范围:根据医院发展需求,拓展消毒供应中心的业务范围,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总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度应涵盖组织管理、工作制度、质量管理、安全防护、人员培训与考核、设备与设施、规章制度等方面,以确保消毒供应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医疗安全。
上一篇:医院每周例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