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管理规定
校园环境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校园秩序,创造一个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学校校园内的环境管理,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绿化区等。
第三条 学校环境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共同参与”的原则,实行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和量化管理。
第四条 学校成立校园环境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校园环境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二章 环境卫生管理
第五条 学校实行环境卫生责任制,各部门、各班级应按照学校划分的区域,负责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工作。
第六条 环境卫生工作应做到:
(一)每日清扫,保持校园地面、建筑物、设施表面整洁;
(二)定期清理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垃圾袋装化;
(三)定期清洗公共设施,如饮水机、洗手间等;
(四)及时清理绿化带内的落叶、杂草、垃圾等;
(五)加强食堂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六)定期对宿舍进行卫生检查,确保宿舍内务整洁。
第七条 学校设立环境卫生检查小组,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八条 学校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对违反环境卫生规定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三章 绿化管理
第九条 学校绿化工作遵循“美化校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校园绿化规划。
第十条 学校绿化工作应做到:
(一)合理规划校园绿化布局,提高绿化覆盖率;
(二)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植物,保证绿化效果;
(三)定期修剪、养护绿化植物,保持绿化景观效果;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绿化植物健康成长;
(五)加强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环保意识。
第十一条 学校设立绿化管理小组,负责校园绿化工作的规划、实施和检查。
第四章 公共设施管理
第十二条 学校公共设施管理遵循“安全、美观、实用、高效”的原则,确保公共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 公共设施管理应做到:
(一)定期检查、维修公共设施,确保设施安全、完好;
(二)加强公共设施的清洁、保养,保持设施美观、整洁;
(三)对公共设施进行合理配置,满足师生员工需求;
(四)加强公共设施使用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十四条 学校设立公共设施管理小组,负责公共设施的规划、实施和检查。
第五章 环境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 学校环境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环境安全风险防控。
第十六条 环境安全管理应做到:
(一)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二)定期开展环境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三)加强环境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四)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环境安全事件;
(五)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污染防治能力。
第十七条 学校设立环境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环境安全工作的规划、实施和检查。
第六章 师生行为管理
第十八条 师生员工应自觉遵守校园环境管理规定,维护校园环境秩序。
第十九条 师生员工应做到: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二)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不乱涂乱画;
(三)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不逆行;
(四)积极参加校园环境治理活动,为创建优美校园贡献力量。
第七章 奖惩与监督
第二十条 学校对在校园环境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学校对违反校园环境管理规定的师生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第二十二条 学校设立环境管理监督小组,对校园环境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规定落实到位。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归学校校园环境管理领导小组。
以下为具体措施及实施细节,字数约3000字:
一、环境卫生管理
1. 每日清扫
(1)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区域每日进行清扫,确保地面、桌面、墙面等整洁;
(2)公共卫生间每日进行清扫,保持卫生设施清洁、无异味;
(3)校园道路、绿化带等区域每日进行清扫,保持环境整洁。
2. 垃圾处理
(1)实行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进行分类收集;
(2)垃圾袋装化,禁止乱扔垃圾,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3)定期清洗垃圾桶,保持垃圾桶清洁、无异味。
3. 公共设施清洗
(1)定期清洗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公共区域的窗户、地面、墙面;
(2)定期清洗公共卫生间,确保卫生设施清洁、无异味;
(3)定期清洗校园道路、绿化带等区域的公共设施。
4. 食堂卫生管理
(1)加强食堂卫生制度建设,明确卫生责任;
(2)定期对食堂进行卫生检查,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3)加强对食堂员工的卫生培训,提高卫生意识。
5. 宿舍卫生管理
(1)定期对宿舍进行卫生检查,确保宿舍内务整洁;
(2)加强对宿舍楼内公共区域的卫生管理,保持公共区域整洁;
(3)引导宿舍内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绿化管理
1. 绿化规划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绿化规划,明确绿化目标;
(2)合理规划校园绿化布局,提高绿化覆盖率;
(3)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植物,保证绿化效果。
2. 绿化养护
(1)定期修剪绿化植物,保持绿化景观效果;
(2)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绿化植物健康成长;
(3)加强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环保意识。
3. 绿化活动
(1)组织师生员工参与校园绿化活动,提高绿化意识;
(2)开展绿化知识讲座,提高师生员工的环保素养;
(3)举办绿化成果展示活动,激发师生员工的爱校情怀。
三、公共设施管理
1. 公共设施检查
(1)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施安全、完好;
(2)对损坏的公共设施及时进行维修,确保正常运行;
(3)对公共设施进行合理配置,满足师生员工需求。
2. 公共设施清洁
(1)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清洁,保持设施美观、整洁;
(2)加强对公共设施使用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3)对公共设施进行定期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3. 公共设施维护
(1)对公共设施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2)对公共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对公共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设施性能。
四、环境安全管理
1. 安全检查
(1)定期开展环境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安全;
(3)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确保环境安全。
2. 安全宣传教育
(1)加强环境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2)定期举办环境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师生员工的环保素养;
(3)开展环境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应急预案
(1)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环境安全事件;
(2)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污染防治能力;
(3)加强环境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安全问题。
五、师生行为管理
1. 个人卫生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2)注意个人形象,穿着得体,不大声喧哗;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 公共秩序
(1)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不逆行;
(2)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不乱涂乱画;
(3)自觉维护校园秩序,不参与违法活动。
3. 爱校情怀
(1)积极参加校园环境治理活动,为创建优美校园贡献力量;
(2)关心学校发展,为学校献计献策;
(3)传承校园文化,弘扬优良传统。
本规定旨在为校园环境管理提供具体、详尽的实施措施,确保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安全。各部门、各班级应认真贯彻执行,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
上一篇: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