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管理九项制度
电梯安全管理九项制度
一、电梯安全管理总则
1.1 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电梯的安全管理,包括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使用、报废等全过程。
1.3 电梯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二、电梯设计制造管理制度
2.1 电梯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制造。
2.2 电梯设计应当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便于操作,易于维护,确保安全可靠。
2.3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对电梯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电梯在交付使用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2.4 电梯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梯质量管理体系,对电梯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电梯安全可靠。
三、电梯安装改造维修管理制度
3.1 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作业。
3.2 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3.3 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对电梯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电梯在交付使用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3.4 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梯质量管理体系,对电梯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电梯安全可靠。
四、电梯检验检测管理制度
4.1 电梯检验检测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检验检测。
4.2 电梯检验检测单位应当对电梯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电梯在交付使用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4.3 电梯检验检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对检验检测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电梯安全可靠。
4.4 电梯检验检测单位应当定期对电梯进行检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督促使用单位整改。
五、电梯使用管理制度
5.1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梯使用管理制度,明确电梯使用、维护、检修等责任。
5.2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5.3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对电梯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电梯安全操作技能。
5.4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梯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电梯事故。
六、电梯安全监察管理制度
6.1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的监察,依法查处电梯安全违法行为。
6.2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对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检测、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电梯安全。
6.3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电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电梯安全状况。
6.4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对电梯安全监察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电梯安全监察水平。
七、电梯事故处理制度
7.1 电梯事故发生后,电梯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7.2 电梯事故发生后,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及时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7.3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对电梯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查明事故原因,落实整改措施。
7.4 电梯事故处理后,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加强电梯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电梯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8.1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电梯安全意识。
8.2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电梯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
8.3 电梯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检测单位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电梯安全水平。
8.4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电梯安全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电梯安全的良好氛围。
九、电梯安全奖惩制度
9.1 对在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9.2 对违反电梯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查处,严肃追究责任。
9.3 对电梯事故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9.4 对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不力,导致电梯事故频发的地区和单位,应当追究相关责任。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上一篇:电力安全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