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哪种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测定水平角和垂直角?
A. 水准仪
B. 经纬仪
C. 全站仪
D. 测距仪
**答案:B**
2.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是:
A. 地理坐标系
B. 平面直角坐标系
C. 极坐标系
D. 球面坐标系
**答案:B**
3. 水准测量中,水准尺的读数误差主要来源于:
A. 仪器误差
B. 观测误差
C. 环境误差
D. 以上都是
**答案:D**
4. 全站仪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 测角
B. 测距
C. 测高
D. 数据处理
**答案:C**
5. 在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时,常用的方法是:
A. 水准测量
B. 角度测量
C. 距离测量
D. 高程测量
**答案:A**
6. 下列哪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A. 读数误差
B. 仪器误差
C. 随机误差
D. 环境误差
**答案:B**
7.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控制测量的目的是:
A. 确定建筑物的位置
B. 提供测量的基准
C. 检查施工质量
D. 以上都是
**答案:B**
8. 下列哪种测量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地形测绘?
A. 导线测量
B. 方格网测量
C. 三角测量
D. 水准测量
**答案:C**
9. 在进行建筑物的放样时,常用的方法是:
A. 角度交会法
B. 距离交会法
C. 方格网法
D. 以上都是
**答案:D**
10. 下列哪种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测定高程?
A. 水准仪
B. 经纬仪
C. 全站仪
D. 测距仪
**答案:A**
11. 在进行建筑物的轴线测量时,常用的方法是:
A. 角度交会法
B. 距离交会法
C. 方格网法
D. 以上都是
**答案:D**
12. 下列哪种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A. 仪器误差
B. 读数误差
C. 系统误差
D. 环境误差
**答案:B**
13. 在进行建筑物的垂直度测量时,常用的方法是:
A. 激光垂准仪法
B. 经纬仪法
C. 全站仪法
D. 以上都是
**答案:D**
14. 下列哪种测量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的地形测绘?
A. 导线测量
B. 方格网测量
C. 三角测量
D. 水准测量
**答案:B**
15. 在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时,观测点的布置应遵循的原则是:
A. 均匀分布
B. 重点部位加密
C. 易于观测
D. 以上都是
**答案:D**
16. 下列哪种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测定距离?
A. 水准仪
B. 经纬仪
C. 全站仪
D. 测距仪
**答案:D**
17. 在进行建筑物的轴线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A. 确保测量精度
B. 避免环境干扰
C. 做好记录
D. 以上都是
**答案:D**
18. 下列哪种误差属于环境误差?
A. 仪器误差
B. 读数误差
C. 温度变化
D. 系统误差
**答案:C**
19. 在进行建筑物的放样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A. 确保放样精度
B. 避免环境干扰
C. 做好记录
D. 以上都是
**答案:D**
20. 下列哪种测量方法适用于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A. 水准测量
B. 角度测量
C. 距离测量
D. 以上都是
**答案:D**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建筑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和________。
**答案:测距仪**
2. 水准测量中,水准尺的读数应精确到________毫米。
**答案:1**
3.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一般采用________方法。
**答案:水准测量**
4.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其中平面控制测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导线测量**
5. 建筑物的轴线测量常用的方法有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和________。
**答案:方格网法**
6. 建筑物的垂直度测量常用的方法有激光垂准仪法、经纬仪法和________。
**答案:全站仪法**
7.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________。
**答案:粗差**
8. 建筑物的放样常用的方法有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和________。
**答案:方格网法**
9. 水准测量中,水准点的布置应遵循________原则。
**答案:均匀分布、重点部位加密**
10.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主要包括沉降观测、倾斜观测和________。
**答案:裂缝观测**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水准仪主要用于测定水平角和垂直角。(×)
2. 经纬仪主要用于测定高程。(×)
3. 全站仪可以同时进行测角、测距和数据处理。(√)
4. 水准测量中,水准尺的读数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
5. 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测量的基准。(√)
6. 建筑物的轴线测量常用的方法是水准测量。(×)
7. 建筑物的垂直度测量常用的方法是激光垂准仪法。(√)
8.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9. 建筑物的放样常用的方法是角度交会法。(×)
10.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主要包括沉降观测和倾斜观测。(×)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答案:**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立于两点上的水准尺上的读数,从而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具体步骤如下:
- 在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使水准仪的视线水平。
- 在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
- 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分别记为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
- 计算两点间的高差,即高差 = 后视读数 - 前视读数。
- 通过逐段测量,将各段高差累计,即可得到总高差。
2. 简述经纬仪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答案:**
经纬仪的主要功能是测定水平角和垂直角。使用方法如下:
- 安置仪器:将经纬仪安置在三脚架上,调整三脚架使其稳固,并利用垂球或激光对中器进行对中。
- 调整仪器:调整水准管,使仪器水平。
- 观测水平角:将望远镜照准第一个目标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然后转动望远镜照准第二个目标点,再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即为水平角。
- 观测垂直角:将望远镜照准目标点,读取垂直度盘读数,通过计算得到垂直角。
3. 简述全站仪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答案:**
全站仪的主要功能是测角、测距和数据处理。使用方法如下:
- 安置仪器:将全站仪安置在三脚架上,调整三脚架使其稳固,并利用垂球或激光对中器进行对中。
- 调整仪器:调整水准管,使仪器水平。
- 测角:将望远镜照准目标点,读取水平度盘和垂直度盘读数。
- 测距:利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测量目标点的距离。
- 数据处理:将测得的角值和距离输入全站仪,利用其内置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目标点的坐标。
4. 简述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案:**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法一般采用水准测量。具体步骤如下:
- 布设观测点:在建筑物的基础、墙体等关键部位布设沉降观测点。
- 建立基准点:在建筑物周围稳定的地面上建立水准基准点。
- 进行观测: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逐点测量观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高差。
- 记录数据:将每次观测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注意事项:
-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重点部位应加密布设。
- 观测时应避免环境干扰,确保测量精度。
- 观测时间应固定,以便于数据对比。
- 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整理,并进行必要的分析。
**五、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某建筑物的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水准测量。已知A点的高程为100.000米,B点的水准尺读数为1.500米,C点的水准尺读数为2.200米。求C点的高程。
**答案:**
- 首先,计算A点到B点的高差:
\[
h_{AB} = 后视读数 - 前视读数 = 1.500 - 0 = 1.500 \text{米}
\]
- 然后,计算B点的高程:
\[
H_B = H_A + h_{AB} = 100.000 + 1.500 = 101.500 \text{米}
\]
- 接着,计算B点到C点的高差:
\[
h_{BC} = 后视读数 - 前视读数 = 2.200 - 1.500 = 0.700 \text{米}
\]
- 最后,计算C点的高程:
\[
H_C = H_B - h_{BC} = 101.500 - 0.700 = 100.800 \text{米}
\]
所以,C点的高程为100.800米。
2. 某建筑物的轴线测量中,已知A点的坐标为(100.000, 100.000),B点的坐标为(110.000, 120.000)。现需要在现场放样C点,使其满足AC = 50.000米,BC = 60.000米。求C点的坐标。
**答案:**
- 设C点的坐标为(x, y)。
- 根据距离公式,列出方程:
\[
\sqrt{(x - 100.000)^2 + (y - 100.000)^2} = 50.000
\]
\[
\sqrt{(x - 110.000)^2 + (y - 120.000)^2} = 60.000
\]
- 将上述方程平方,得到:
\[
(x - 100.000)^2 + (y - 100.000)^2 = 2500.000
\]
\[
(x - 110.000)^2 + (y - 120.000)^2 = 3600.000
\]
- 展开并整理方程:
\[
x^2 - 200.000x + 10000.000 + y^2 - 200.000y + 10000.000 = 2500.000
\]
\[
x^2 - 220.000x + 12100.000 + y^2 - 240.000y + 14400.000 = 3600.000
\]
- 化简方程:
\[
x^2 + y^2 - 200.000x - 200.000y + 20000.000 = 2500.000
\]
\[
x^2 + y^2 - 220.000x - 240.000y + 26500.000 = 3600.000
\]
- 消去x^2 + y^2,得到:
\[
-200.000x - 200.000y + 20000.000 = 2500.000
\]
\[
-220.000x - 240.000y + 26500.000 = 3600.000
\]
- 解方程组,得到:
\[
x = 125.000, y = 125.000
\]
所以,C点的坐标为(125.000, 125.000)。
**六、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60分)**
1. 某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沉降观测。已知建筑物的基础高程为100.000米,观测点A、B、C分别布设在建筑物的三个角点上。第一次观测时,A、B、C三点的水准尺读数分别为1.200米、1.300米、1.400米;第二次观测时,A、B、C三点的水准尺读数分别为1.250米、1.350米、1.450米。请分析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答案:**
- 首先,计算第一次观测时各点的高程:
\[
H_A1 = 100.000 + 1.200 = 101.200 \text{米}
\]
\[
H_B1 = 100.000 + 1.300 = 101.300 \text{米}
\]
\[
H_C1 = 100.000 + 1.400 = 101.400 \text{米}
\]
- 然后,计算第二次观测时各点的高程:
\[
H_A2 = 100.000 + 1.250 = 101.250 \text{米}
\]
\[
H_B2 = 100.000 + 1.350 = 101.350 \text{米}
\]
\[
H_C2 = 100.000 + 1.450 = 101.450 \text{米}
\]
- 接着,计算各点的沉降量:
\[
\Delta H_A = H_A2 - H_A1 = 101.250 - 101.200 = 0.050 \text{米}
\]
\[
\Delta H_B = H_B2 - H_B1 = 101.350 - 101.300 = 0.050 \text{米}
\]
\[
\Delta H_C = H_C2 - H_C1 = 101.450 - 101.400 = 0.050 \text{米}
\]
- 最后,分析沉降情况:
各点的沉降量均为0.050米,说明建筑物在观测期间发生了均匀沉降,沉降量为0.050米。需要继续进行观测,以监控建筑物的沉降趋势。
2. 某建筑物的轴线测量中,已知A点的坐标为(100.000, 100.000),B点的坐标为(110.000, 120.000)。现需要在现场放样C点,使其满足AC = 50.000米,BC = 60.000米。请详细说明放样C点的步骤。
**答案:**
- 首先,计算C点的理论坐标:
设C点的坐标为(x, y),根据距离公式列出方程:
\[
\sqrt{(x - 100.000)^2 + (y - 100.000)^2} = 50.000
\]
\[
\sqrt{(x - 110.000)^2 + (y - 120.000)^2} = 60.000
\]
将上述方程平方并化简,解得C点的坐标为(125.000, 125.000)。
- 然后,进行现场放样:
1. 在现场找到A点和B点的实际位置,并做好标记。
2. 利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分别以A点和B点为基准点,进行角度交会法或距离交会法放样。
3. 具体步骤如下:
- 以A点为基准点,利用全站仪测量AC的距离和角度,初步确定C点的位置。
- 以B点为基准点,利用全站仪测量BC的距离和角度,进一步确定C点的位置。
- 通过两次测量的交点,确定C点的最终位置,并做好标记。
- 最后,进行校核:
1. 重新测量AC和BC的距离,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2. 检查C点的位置是否准确,必要时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准确放样C点的位置,确保施工精度。
**总结:**
本套试题涵盖了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仪器、测量方法、误差分析以及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建筑工程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多种题型,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考察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希望这套试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