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试题答案
### 朝花夕拾试题答案
#### 一、选择题
1.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谁?**
- **答案:鲁迅**
- **解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他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种种问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 **《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描写了作者儿时对猫的厌恶?**
- **答案:《狗·猫·鼠》**
- **解析**: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通过回忆儿时对猫的厌恶,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某些现象的不满。文章通过对比狗、猫、鼠三种动物,揭示了猫的虚伪和残忍,进而影射了社会中的某些人和事。
3. **《朝花夕拾》中描写作者童年生活最多的一篇文章是?**
-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解析**:在这篇文章中,鲁迅详细描述了他在绍兴老家百草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和对知识的渴望。
#### 二、简答题
1. **简述《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 **答案**:《朝花夕拾》通过对作者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作品既有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 **解析**:鲁迅在这部作品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如教育的僵化、家庭的束缚、社会的冷漠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2.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答案**:阿长是一个朴实、善良、迷信但充满爱心的人物形象。她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鲁迅非常关心,甚至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他寻找《山海经》。
- **解析**: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虽然她有许多封建迷信的思想,但她对鲁迅的关爱是真挚的。通过描写阿长的形象,鲁迅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敬意。
3. **《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对鲁迅有哪些影响?**
- **答案**: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上的严谨态度,二是人格上的正直无私。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和对学生的关爱,使鲁迅深受感动,并影响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人生道路。
- **解析**: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他对鲁迅的关心和帮助,使鲁迅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温暖。藤野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精神,成为鲁迅一生学习的榜样。
#### 三、论述题
1. **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分析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 **答案**: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对比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百草园是儿童的天堂,充满了自然的乐趣,而三味书屋则是封建教育的缩影,充满了条条框框的束缚。通过这种对比,鲁迅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 **《五猖会》**: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描述了父亲强迫他背诵《鉴略》的情景,使他错过了观看迎神赛会的机会。通过这一事件,鲁迅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兴趣的扼杀和对个性的压制。
- **《琐记》**: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回忆了他在南京求学时的经历,揭示了当时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等。通过这些描写,鲁迅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强烈不满。
- **解析**:鲁迅通过对童年学习经历的回忆,深刻揭示了封建教育的种种弊端。他认为,封建教育不仅压制了儿童的天性,还束缚了他们的思想,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鲁迅的批判不仅是对封建教育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
2. **《朝花夕拾》中,鲁迅如何通过描写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
- **答案**:
- **《阿长与<山海经>》**:通过描写阿长这一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鲁迅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忽视和压迫。阿长的善良和朴实,与她所受的待遇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不公。
- **《父亲的病》**:通过描写父亲病重时家庭的困境和医生的敷衍了事,鲁迅揭示了当时医疗制度的落后和医生的职业道德问题。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家庭悲剧的回忆,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
- **《范爱农》**:通过描写范爱农这一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鲁迅揭示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压迫和摧残。范爱农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浪费和对进步思想的压制。
- **解析**: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描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他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朝花夕拾》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特点?**
- **答案**:
- **语言生动形象**: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场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写,充满了童真和趣味,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对比手法**:鲁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不同人物、不同场景的对比,突出主题。如《狗·猫·鼠》中,通过对狗、猫、鼠的对比,揭示了猫的虚伪和残忍。
- **讽刺手法**: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运用讽刺手法,揭露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如《二十四孝图》中,通过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孝道的讽刺,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 **情感真挚**: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情感真挚动人。如《藤野先生》中,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仰,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 **解析**:《朝花夕拾》作为鲁迅的散文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鲁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巧妙的对比和讽刺手法,以及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
#### 四、阅读理解题
1.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文字,分析其表达效果。**
**原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答案**:
- **表达效果**:这段文字通过对百草园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儿童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了童真和趣味。
- **语言特点**: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景物的描写,使画面生动形象;“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通过拟人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 **情感表达**:通过这段描写,鲁迅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同时也反衬了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突出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解析**:这段文字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经典段落,通过对百草园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儿童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了童真和趣味。鲁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百草园的魅力。
2. **阅读《藤野先生》中的一段文字,分析其表达效果。**
**原文**: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答案**:
- **表达效果**:这段文字通过对藤野先生的热心教诲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描写,展现了藤野先生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精神。
- **语言特点**: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如“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通过对比和排比,突出了藤野先生的伟大精神;“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通过对比“眼里”和“心里”,强调了藤野先生在鲁迅心中的崇高地位。
- **情感表达**:通过这段描写,鲁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解析**:这段文字是《藤野先生》中的经典段落,通过对藤野先生的热心教诲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描写,展现了藤野先生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精神。鲁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和鲁迅对他的敬仰之情。
#### 五、写作题
1. **以《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为素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散文,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封建教育的种种弊端。
文章首先描绘了百草园的自然美景,这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还有鸣蝉、黄蜂、叫天子等各种各样的生物。鲁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百草园的无限趣味。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儿童的天堂。
然而,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在这里,孩子们被束缚在狭小的教室里,背诵着枯燥无味的经书,失去了童年的乐趣。鲁迅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文章中,鲁迅还回忆了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描写了寿镜吾老先生的形象。寿老先生虽然学识渊博,但教学方法死板,缺乏对儿童兴趣的关注。鲁迅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和批判。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封建教育的弊端和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最天真烂漫、充满好奇心的阶段,他们需要自由的空间和丰富的知识来滋养心灵。然而,封建教育却用条条框框的束缚,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
反观现代教育,虽然我们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度的应试教育、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关注等。我们应该从鲁迅的批判中汲取教训,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更是对封建教育的深刻反思。通过这篇文章,鲁迅呼吁人们关注儿童的教育问题,倡导自由、开放的教育理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而努力。
**解析**:这篇读后感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素材,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细致分析,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弊端的认识和对现代教育的思考。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原文内容的解读,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 六、拓展题
1. **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答案**: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对鲁迅先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和勇敢的战士。
**文学成就**:鲁迅的文学成就无疑是巨大的。《朝花夕拾》作为他的散文代表作,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高超技艺。他通过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场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思想深度**:鲁迅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朝花夕拾》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鲁迅的思想深刻而犀利,他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令人敬佩。
**人格魅力**: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更是一位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他在《藤野先生》中,通过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仰,展现了他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对正义和良知的坚守。鲁迅的人格魅力,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崇高的地位。
**社会责任感**:鲁迅先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通过文学创作,揭露社会的黑暗,唤醒民众的觉悟,推动社会的进步。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经典,更是思想的火炬,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总结**: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深刻的思想家和勇敢的战士。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更加敬仰鲁迅先生,也更加坚定了追求真理、关注社会、勇于担当的信念。
**解析**:这篇拓展题通过对《朝花夕拾》内容的分析,全面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思想深度、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文章结构清晰,论述充分,情感真挚,既有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也有对自身成长的反思,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 结语
《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通过对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高超的文学技艺,更可以体会到他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希望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