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隐患排查分级制度
煤矿事故隐患排查分级制度
一、引言
煤矿事故隐患排查分级制度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本制度明确了煤矿事故隐患的排查范围、排查内容、排查方法、责任主体和整改措施,以实现对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管理。
二、事故隐患的定义及分类
(一)定义
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二)分类
1.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2. 物的因素:主要包括设备故障、设施损坏、物料不合格等。
3.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作业环境不良、自然灾害等。
4. 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不到位等。
三、事故隐患排查范围
(一)生产系统
1. 采煤系统:包括采煤工艺、采煤设备、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等。
2. 输送系统:包括皮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管道输送等。
3. 排水系统:包括矿井排水设备、排水管道、排水泵房等。
4. 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变压器、配电室等。
5. 通风系统:包括风井、风机、风道、风门等。
(二)辅助系统
1. 运输系统:包括矿井运输设备、运输线路、运输车辆等。
2. 机电系统:包括提升机、绞车、电机车等。
3. 供水系统:包括水源、供水管道、水池等。
4. 通信系统:包括通信线路、通信设备等。
(三)安全设施
1. 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防护栏、安全网、警示标志等。
2. 应急设施:包括急救箱、消防器材、报警器等。
3. 监测监控设施:包括安全监控系统、监测仪器等。
四、事故隐患排查内容
(一)生产系统
1. 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包括设备运行状况、设备维护保养情况等。
2. 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防护装置、安全警示标志等。
3. 作业环境:包括作业场所的通风、照明、卫生等。
4. 操作规程:包括操作规程的制定、执行情况等。
(二)辅助系统
1. 运输设备的安全性能:包括运输设备运行状况、维护保养情况等。
2. 机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包括设备安装质量、运行状况、维护保养情况等。
3. 供水、通信设施的运行状况:包括设施运行状况、维护保养情况等。
(三)安全设施
1. 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和运行:包括防护装置、安全警示标志等。
2. 应急设施的配置和运行:包括急救箱、消防器材、报警器等。
3. 监测监控设施的运行状况:包括安全监控系统、监测仪器等。
五、事故隐患排查方法
(一)现场检查
1. 定期对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安全设施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安全。
(二)技术检测
1. 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技术检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 对监测监控设施进行定期校验,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三)安全评估
1. 对矿井整体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确定事故隐患等级。
2. 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六、事故隐患排查责任主体
(一)企业法定代表人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事故隐患排查的第一责任人,对煤矿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全面负责。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排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应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排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四)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自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七、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一)对一般事故隐患,立即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二)对重大事故隐患,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
(三)对整改期限内未完成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依法予以处罚。
(四)对因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实施与监督
(一)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排查范围、内容、方法、责任主体等。
(二)企业应定期对事故隐患排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排查责任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
(四)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管理方法,提高事故隐患排查效果。
九、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本制度解释权归企业所有。
本制度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
通过以上煤矿事故隐患排查分级制度,企业可以更加系统地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确保煤矿生产安全。以下为具体实施的建议:
1. 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2. 制定详细的事故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时间、排查内容、排查方法等。
3. 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排查能力。
4. 加强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防止事故发生。
5.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事故隐患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6. 定期对事故隐患排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持续改进和提高事故隐患排查效果。
7. 加强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煤矿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8.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煤矿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总之,通过煤矿事故隐患排查分级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上一篇:煤矿事故隐患分级治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