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学知识点(范文)
初级会计学知识点详解
一、会计基本概念
1. **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 **会计的职能**
- **核算职能**: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
- **监督职能**: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 **决策支持职能**:为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
3. **会计的目标**
- **向投资者提供信息**:帮助投资者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向债权人提供信息**:帮助债权人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
- **向政府提供信息**:帮助政府进行税收征管和经济调控。
二、会计要素
1. **资产**
- **定义**: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分类**:流动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和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2. **负债**
- **定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 **分类**:流动负债(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和非流动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3. **所有者权益**
- **定义**: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 **构成**: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 **收入**
- **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5. **费用**
- **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分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6. **利润**
- **定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 **计算**: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三、会计等式
1. **基本会计等式**
- **公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意义**: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2. **扩展会计等式**
- **公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用)
- **意义**:反映了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四、会计科目与账户
1. **会计科目**
- **定义**:对会计要素进行细化分类的项目。
- **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
2. **账户**
- **定义**: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用于分类、连续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载体。
- **结构**:账户分为借方和贷方,资产类和费用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
五、复式记账法
1. **复式记账法的原理**
- **定义**: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相互联系的登记。
- **优点**: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2. **借贷记账法**
- **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应用**:编制会计分录,进行账户登记。
六、会计凭证
1. **会计凭证的定义**
- **定义**: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2. **会计凭证的分类**
- **原始凭证**: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单据。
- **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的,用以确定会计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3.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 **填制要求**:内容完整、书写清楚、连续编号、及时填制。
- **审核内容**: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正确性。
七、会计账簿
1. **会计账簿的定义**
- **定义**: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
2. **会计账簿的分类**
- **序时账簿**: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如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 **分类账簿**:按照会计科目设置,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如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
- **备查账簿**: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3. **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
- **依据**: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
- **要求**:内容完整、书写清楚、连续登记、定期结账。
八、会计报表
1. **会计报表的定义**
- **定义**: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用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
2. **会计报表的分类**
-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
-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
3.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 **真实性**: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 **完整性**:报表内容必须完整,不得遗漏。
- **及时性**:报表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编制和报送。
- **可比性**: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格式应保持一致,便于前后期对比。
九、会计核算程序
1. **会计核算程序的定义**
- **定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机结合的方式,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组织程序。
2. **会计核算程序的种类**
- **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 **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3. **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
- **考虑因素**:企业的规模、经济业务的繁简、会计人员的素质等。
- **选择原则**:既要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又要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
十、财产清查
1. **财产清查的定义**
- **定义**: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并与账面结存数进行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2. **财产清查的种类**
- **全面清查**:对企业的全部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
- **局部清查**:对企业的部分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
- **定期清查**:按照预先计划的时间进行的清查。
- **不定期清查**:根据需要临时进行的清查。
3. **财产清查的方法**
- **实地盘点法**:对各项财产物资逐一清点,确定其实存数。
- **技术推算法**:对某些大量成堆、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采用技术方法推算其实存数。
- **对账法**:通过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核对账目,查明账实是否相符。
4.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 **查明原因**:对账实不符的情况,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 **调整账簿**:根据清查结果,调整账簿记录,使账实相符。
- **处理财产损溢**:对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十一、会计档案管理
1. **会计档案的定义**
- **定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
2. **会计档案的分类**
- **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等。
- **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等。
- **会计报表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 **其他会计资料类**:银行对账单、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档案移交清册等。
3. **会计档案的保管**
- **保管期限**:按照国家规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
- **保管要求**:会计档案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和泄密。
4. **会计档案的销毁**
- **销毁程序**: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应编制销毁清册,经批准后,由档案部门和财会部门共同监销。
- **注意事项**:销毁前应认真清点,确保无误;销毁后应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十二、会计职业道德
1. **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
- **定义**: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2. **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 **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勤奋努力。
-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保守秘密。
- **廉洁自律**:清正廉洁,不谋取私利,自我约束。
-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 **坚持准则**: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办事。
- **提高技能**: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 **参与管理**: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
- **强化服务**: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 **会计职业道德的意义**
-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助于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 **促进会计事业发展**: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推动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十三、会计法律制度
1. **会计法律制度的定义**
- **定义**: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2.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 **会计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会计行政法规**: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 **会计规章**:如《企业会计准则》。
- **地方性会计法规**: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会计法规。
3. **会计法律制度的作用**
- **规范会计行为**:为会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行为规范。
- **保障会计信息质量**:通过法律手段,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通过规范会计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十四、会计电算化
1. **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 **定义**: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管理的一种现代化会计管理方式。
2. **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
- **会计数据处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
- **会计账务处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生成。
- **会计信息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的存储、检索和分析。
3.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处理,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 **降低劳动强度**: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条件。
- **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十五、内部控制
1. **内部控制的定义**
- **定义**:企业为了合理保证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对经济活动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 **控制环境**:包括管理层的经营理念、组织结构、权责分配等。
- **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
- **控制活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
- **信息和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和有效沟通。
- **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3. **内部控制的意义**
-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 **保护资产安全**:通过内部控制,防止资产流失和舞弊行为。
- **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结语
初级会计学作为会计学科的基础,涵盖了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核算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档案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制度、会计电算化和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会计原理,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详细讲解,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初级会计学的核心内容,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初级会计学知识点(二)
下一篇:初级会计学知识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