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1.1 编制目的
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我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有序的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1.4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
(3)科学处置,依法行政。遵循科学、依法、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有序、高效。
(4)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预防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二、组织体系
2.1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是我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由镇长担任指挥长,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副镇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
2.2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食安办,负责日常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制定和修订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
(3)接收、报告和发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
(4)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5)完成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2.3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1)食安办: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汇总和报告。
(2)经贸办: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调查处理。
(3)市场监管所:负责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的食品进行检测、检验,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4)卫生监督所: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
(5)宣传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
(6)公安部门:负责维护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现场秩序,保障救援通道畅通,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7)财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资金的保障。
(8)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
3.1 风险监测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预防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风险监测。
(2)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风险监测。
(3)食品中污染物、有害因素的风险监测。
(4)其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的风险监测。
3.2 预警
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应包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类别、可能发生的区域、时间、危害程度、预防措施等。
(2)启动预警响应。预警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级别
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
4.2 应急响应启动
(1)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响应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2)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4.3 应急响应措施
(1)信息报告。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立即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2)现场处置。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迅速组织人员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控制,采取措施减轻危害,防止事态扩大。
(3)医疗救治。事发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应迅速组织医疗机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检测检验。市场监管所应迅速对疑似问题食品进行检测、检验,查找原因。
(5)舆论引导。宣传部门应加强与媒体沟通,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
(6)社会动员。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需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工作。
(7)其他措施。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4.4 应急响应终止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消除,经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评估,认为可以终止应急响应时,应立即终止应急响应。
五、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理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善后处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和康复。
(2)对受影响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恢复生产、经营。
(3)对受影响的群众进行安抚和赔偿。
(4)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处理。
5.2 总结评估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及时性、有效性。
(2)应急响应措施的合理性和实施情况。
(3)应急响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改进措施和建议。
六、应急保障
6.1 人力资源保障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6.2 物资和经费保障
镇财政部门应保障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经费,确保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用。
6.3 技术保障
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七、培训与演练
7.1 培训
各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7.2 演练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队伍的应对能力。
八、附则
8.1 预案修订
本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以适应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需要。
8.2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8.3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为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下为具体内容:
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
1. 风险监测
(1)食品生产环节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2)食品流通环节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定期对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场所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安全。
(3)食品消费环节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定期对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场所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安全。
(4)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管,定期对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产品进行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5)食品中污染物、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中污染物、有害因素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2. 预警
(1)预警信息发布: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发布预警信息,包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类别、可能发生的区域、时间、危害程度、预防措施等。
(2)预警响应启动:预警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预警响应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监测力度、发布消费警示、暂停销售和使用问题食品等。
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1. 应急响应级别
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
2. 应急响应启动
(1)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响应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2)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 应急响应措施
(1)信息报告: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立即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2)现场处置: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迅速组织人员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控制,采取措施减轻危害,防止事态扩大。
(3)医疗救治:事发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应迅速组织医疗机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检测检验:市场监管所应迅速对疑似问题食品进行检测、检验,查找原因。
(5)舆论引导:宣传部门应加强与媒体沟通,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
(6)社会动员: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需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工作。
(7)其他措施: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应急响应终止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消除,经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评估,认为可以终止应急响应时,应立即终止应急响应。
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后期处置
1. 善后处理
(1)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和康复。
(2)对受影响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恢复生产、经营。
(3)对受影响的群众进行安抚和赔偿。
(4)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处理。
2. 总结评估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及时性、有效性。
(2)应急响应措施的合理性和实施情况。
(3)应急响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
1. 人力资源保障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 物资和经费保障
镇财政部门应保障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经费,确保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用。
3. 技术保障
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五、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培训与演练
1. 培训
各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2. 演练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队伍的应对能力。
为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下为具体内容:
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
1. 风险监测
(1)食品生产环节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2)食品流通环节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定期对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场所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安全。
(3)食品消费环节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定期对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场所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安全。
(4)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管,定期对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产品进行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5)食品中污染物、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中污染物、有害因素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2. 预警
(1)预警信息发布: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发布预警信息,包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类别、可能发生的区域、时间、危害程度、预防措施等。
(2)预警响应启动:预警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预警响应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监测力度、发布消费警示、暂停销售和使用问题食品等。
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1. 应急响应级别
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
2. 应急响应启动
(1)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响应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2)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 应急响应措施
(1)信息报告: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立即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2)现场处置: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迅速组织人员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控制,采取措施减轻危害,防止事态扩大。
(3)医疗救治:事发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应迅速组织医疗机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检测检验:市场监管所应迅速对疑似问题食品进行检测、检验,查找原因。
(5)舆论引导:宣传部门应加强与媒体沟通,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
(6)社会动员: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需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工作。
(7)其他措施: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应急响应终止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消除,经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评估,认为可以终止应急响应时,应立即终止应急响应。
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后期处置
1. 善后处理
(1)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和康复。
(2)对受影响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恢复生产、经营。
(3)对受影响的群众进行安抚和赔偿。
(4)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处理。
2. 总结评估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及时性、有效性。
(2)应急响应措施的合理性和实施情况。
(3)应急响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
1. 人力资源保障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 物资和经费保障
镇财政部门应保障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经费,确保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用。
3. 技术保障
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五、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培训与演练
1. 培训
各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2. 演练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队伍的应对能力。
为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下为具体内容:
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
1. 风险监测
(1)食品生产环节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2)食品流通环节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定期对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场所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安全。
(3)食品消费环节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定期对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场所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安全。
(4)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管,定期对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产品进行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5)食品中污染物、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加强对食品中污染物、有害因素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2. 预警
(1)预警信息发布: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发布预警信息,包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类别、可能发生的区域、时间、危害程度、预防措施等。
(2)预警响应启动:预警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预警响应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监测力度、发布消费警示、暂停销售和使用问题食品等。
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1. 应急响应级别
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
2. 应急响应启动
(1)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响应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2)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 应急响应措施
(1)信息报告: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立即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2)现场处置: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迅速组织人员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控制,采取措施减轻危害,防止事态扩大。
(3)医疗救治:事发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应迅速组织医疗机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检测检验:市场监管所应迅速对疑似问题食品进行检测、检验,查找原因。
(5)舆论引导:宣传部门应加强与媒体沟通,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
(6)社会动员: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需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工作。
(7)其他措施: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应急响应终止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消除,经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评估,认为可以终止应急响应时,应立即终止应急响应。
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后期处置
1. 善后处理
(1)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和康复。
(2)对受影响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恢复生产、经营。
(3)对受影响的群众进行安抚和赔偿。
(4)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处理。
2. 总结评估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及时性、有效性。
(2)应急响应措施的合理性和实施情况。
(3)应急响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
1. 人力资源保障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 物资和经费保障
镇财政部门应保障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经费,确保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用。
3. 技术保障
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五、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培训与演练
1. 培训
各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2. 演练
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检验
上一篇:镇食品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