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工活动教案——扇子(范文)
【中班美工活动教案——扇子】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扇子的基本结构,知道扇子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扇子的制作过程,掌握制作扇子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指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扇子创作,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扇子实物、扇子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等)、制作工具(如画笔、调色板等)。
2. 环境准备:干净整洁的教室,宽敞的制作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扇子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扇子的外观、结构。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关于扇子的故事或经历。
(二)基本知识讲解
1. 教师讲解扇子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的地位。
2. 讲解扇子的结构,如扇面、扇骨等。
3. 讲解扇子的制作材料,如纸张、竹子、丝绸等。
(三)制作扇子
1. 教师示范制作扇子的过程,讲解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分组进行制作,每组发放制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a. 制作扇面:幼儿可以选择彩纸、颜料等材料进行装饰,发挥自己的创意。
b. 制作扇骨:教师指导幼儿将扇面固定在扇骨上,注意牢固度。
c. 完成扇子:将扇面和扇骨组合在一起,调整形状。
3. 教师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1.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灵感。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作品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五)总结与延伸
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合作、创新的重要性。
2. 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了解扇子的历史和文化,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扇子的制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制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制作扇子。
2. 关注幼儿的创新能力,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的作品。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成长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
以下为详细的教学内容:
(一)扇子的起源与发展
1. 讲解扇子的起源:扇子起源于我国古代,最初是用树叶、竹片等材料制成的,用于扇风、遮阳等。
2. 讲解扇子的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扇子的制作材料、工艺和造型不断丰富,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品。
3. 讲解扇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扇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是文人墨客的雅器,也是民间艺术的代表。
(二)扇子的结构与制作材料
1. 讲解扇子的结构:扇子主要由扇面、扇骨和扇坠组成。
a. 扇面:用于扇风、遮阳的部分,可以是纸张、丝绸等材料。
b. 扇骨:支撑扇面的部分,可以是竹子、木材等材料。
c. 扇坠:用于装饰扇子的部分,可以是珠宝、流苏等。
2. 讲解扇子的制作材料:扇子的制作材料包括纸张、丝绸、竹子、木材等。
(三)制作扇子的步骤
1. 制作扇面: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彩纸、颜料等材料进行装饰。
2. 制作扇骨:教师指导幼儿将扇面固定在扇骨上,注意牢固度。
3. 完成扇子:将扇面和扇骨组合在一起,调整形状。
(四)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保持制作环境的整洁,不要乱丢垃圾。
2. 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3. 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幼儿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灵感。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作品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六)总结与延伸
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合作、创新的重要性。
2. 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了解扇子的历史和文化,下节课分享。
通过本次美工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制作扇子,还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扇子的地位和意义,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本次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中班美工活动教案——扇子(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