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手工活动教案扇子(二)
教案名称:中班手工活动——制作扇子(二)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扇子的基本结构和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1. 扇子的基本结构:扇面、扇骨、扇柄。
2. 制作扇子的材料:彩色卡纸、塑料吸管、剪刀、胶水、彩笔等。
3. 制作扇子的方法:剪、贴、画、组合。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一把扇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扇子的组成部分。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扇子的基本结构。
(二)制作扇子的方法
1. 教师讲解制作扇子的步骤:
a. 准备材料:彩色卡纸、塑料吸管、剪刀、胶水、彩笔等。
b. 制作扇面:将彩色卡纸剪成扇面形状,用彩笔装饰。
c. 制作扇骨:将塑料吸管剪成适当长度,用胶水固定在扇面两侧。
d. 组合扇子:将扇面和扇骨组合在一起,调整形状。
2. 教师示范制作扇子的过程,边讲解边操作。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扇子,教师巡回指导。
(三)创作环节
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制作一把具有个性化、富有创意的扇子。
2. 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扇子。
3.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四)作品展示
1. 学生将制作好的扇子展示给全班同学。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鼓励优秀作品。
3. 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五)总结与反思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制作扇子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1. 制作扇子的过程: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合作意识等。
2.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创意、制作工艺、审美观念等。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次活动的满意度、收获和建议。
以下为详细教学内容:
(一)扇子的基本结构
1. 扇面:扇子的主要部分,用来扇风。扇面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形状。
2. 扇骨:支撑扇面的部分,一般由细长的竹条或塑料条组成。
3. 扇柄:握在手中的部分,方便操作。
(二)制作扇子的材料
1. 彩色卡纸:用于制作扇面,具有丰富的颜色和图案。
2. 塑料吸管:用于制作扇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3. 剪刀:用于剪裁卡纸和塑料吸管。
4. 胶水:用于粘贴扇面和扇骨。
5. 彩笔:用于装饰扇面,增加美观度。
(三)制作扇子的方法
1. 制作扇面:将彩色卡纸剪成扇面形状,如圆形、方形等。用彩笔在扇面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如花朵、动物、人物等。
2. 制作扇骨:将塑料吸管剪成适当长度,一般为10-15厘米。用胶水将塑料吸管固定在扇面两侧,注意保持扇面与扇骨的平行。
3. 组合扇子:将扇面和扇骨组合在一起,调整形状。可以用手轻轻扇动扇子,检查扇子的开合是否顺畅。
4. 装饰扇子:在扇子表面贴上自己喜欢的贴纸,或者用彩笔绘制更多图案,使扇子更具个性化。
(四)创作环节
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制作一把具有个性化、富有创意的扇子。可以尝试不同的图案、颜色搭配,甚至可以制作成故事情节的扇子。
2. 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扇子。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难题。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心得。可以讨论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创意想法,也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
4.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品展示
1. 学生将制作好的扇子展示给全班同学。可以逐一展示,也可以分组展示。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鼓励优秀作品。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创意、制作工艺、审美观念等。
3. 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和借鉴。
(六)总结与反思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制作扇子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复述制作步骤,或者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动手能力、创造力、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反思。
3.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4. 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探索扇子的制作方法,或者尝试制作其他手工艺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通过本次手工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扇子的方法,还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中班手工活动教案扇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