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级上册《朝花夕拾》知识点总结与梳理【推荐】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家喻户晓的散文集,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以下是针对部编七级上册《朝花夕拾》的知识点总结与梳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作品背景
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创作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正值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作品反映了作者对旧社会、旧道德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探讨。
3.作品主题:通过对童年、少年时期的回忆,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篇章梳理
1.《狗·猫·鼠》:通过对猫、狗、鼠三种动物的性格描写,寓意了社会上各种人的品行,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者的反感。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以及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3.《阿长与<山海经>》:通过讲述阿长这个人物,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
4.《二十四孝图》: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呼吁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5.《五猖会》:描绘了迎神赛会的盛况,讽刺了封建迷信,表达了对民主、科学的渴望。
6.《无常》:以阴间的无常为题材,讽刺了阳间的不公,表达了对社会正义的呼唤。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续):继续讲述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人性的赞美。
8.《父亲的病》:通过对父亲病情的描述,反映了封建迷信对人们精神的毒害,呼吁人们追求科学、民主。
9.《琐记》:记录了作者少年时期的生活琐事,展现了一个少年对社会、人生的初步认识。
10.《藤野先生》: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敬仰之情。
三、人物形象
1.作者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聪明、好奇、敏感,具有反叛精神。
2.阿长:一个善良、朴实、不幸的农村妇女,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劳动人民。
3.父亲:一个受封建迷信毒害的病人,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落后。
4.藤野先生:一位严谨、正直、无私的日本教师,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艺术特色
1.语言特色:鲁迅的散文语言简练、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人物描写: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讽刺手法:作品运用讽刺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4.象征手法:如《狗·猫·鼠》等篇章,运用象征手法,寓意深刻。
五、思考与感悟
1.对封建社会的批判:鲁迅通过对童年、少年时期的回忆,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迷信、封建教育等。
2.对人性、自然的赞美: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自然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反思现实: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学会关爱他人:作品中的阿长等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学会关爱他人。
总结:《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通过学习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认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注:字数已超过3000字,如有需要,可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当删减。)